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资讯杂文 > 关于竹子的诗句(唐诗中的竹子)

关于竹子的诗句(唐诗中的竹子)

来源:黛彪资讯网

竹子,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美好象征,在唐诗中也常被诗人抒发情怀。

宋朝诗人王安石写到: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”他借竹子来抒发对春天的感慨,表达出对自然美好的向往之情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就有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”这样的诗句,其中一处提到:“芳草碧连天,梦入楚雄歌。”他追溯古代历史,用竹子来衬托草原的娇美。

另外还有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杜甫,他在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》中写到:“休说鲈鱼堪脍,尚想桂花同被,岂知韶抚美人情,留与海棠依旧。”用竹子来与桂花、鲈鱼等来比喻,表达出他对美好的向往之情。

百种诗句,赞美竹子的不朽之美!

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竹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。伟大的文化先贤们把竹子因其擅长生长而不仅仅是做为食材利用,而是将它融入到人的日常生活当中,并写下了大量赞美竹子的诗句,这使得竹子在中国的文化中扮演着一个绝对重要的角色。

举个例子,唐代诗人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有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,其中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”比喻人生无常,尤其是“离离”两字, 让人感触无穷。然而这首诗中最有趣的元素之一却是最少被注意到的词句之一:――那就是“春风吹又生”。

春风和生长是紧密相关的。“春风吹又生”这句话是在赞美竹子的精神。相对于树木,竹子很容易受到风吹的影响。突然这样和声的风声似乎让我们的心灵开窍,他们中的某些东西得到了普遍的保护和支持,正如生命的永恒不息,不断的进出,竹子也一样。

而汉代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有“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黄山胤座峰峦秀,天目湖心水石寒。鉴湖美景应如画,舞榭歌台初上蹿。滴垂绿萝间石髓,阵列千帆競转让。”,其中“滴垂绿萝间石髓”一句以竹乘兴,由竹发现,以小见大、寓意迂阔,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赞美竹子的一种风格。

如此看来,竹子不仅是中国自然的一部分,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这几个世纪以来,许多的诗情画意都描述了竹子的崇高精神和菩萨的慈悲之心。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珍贵财富,也是竹子崇高之美的最好体现。

品竹趣——感受诗人对竹子的赞颂

竹,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喜爱。竹叶交横的姿态,竹枝迎风摆动的惬意,让人顿生一种清新、优雅的感受。以下是几位诗人对竹子的诗句,带我们一起领略竹的千姿百态。

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有这样一句:“推窗独坐无人语,倚杖高谈有自天”,杖下高竹,静坐其间,心灵被一种宁静所滋润,使人感到无比地舒适。

宋代苏东坡在《咏竹》中写到: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竹子从根到枝,散发着淡雅幽香,令人陶醉,如苏东坡般,体悟吟咏的良窳。

《枫桥夜泊》诗人张继:“月照枫树林,霜淇雁声断。此时无声胜有声,银凉金满户。”竹子本身没有声音,但在月色中观赏,你将会被无声的美所感染。

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《咏竹枝词》:“末凉初色浅莲衣,绿遍青楼柳色飞。一片群竿皆病得,唯应粉脸独愁妃。”这首词将竹的外形与楼阁、莲花相比,写出了轻盈、翩翩起舞的形象。

诗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吟唱着竹子,在他们的笔下,竹子变得通透、灵性,也因此被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所钟爱。

信息搜索
最新信息